农民工志愿者已成甬城一道风景本报记者 姚力 通讯员 慕容梦漪
“发现工友违规操作时,上前去劝说;群众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解决;发现企业有违法违规行为,督促企业及时纠正,企业不理睬的,就向政府部门和工会举报……”在宁波,当地工会通过引导外来务工人员采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登上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平时,他们和民工兄弟一起干活养家糊口;工余,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外来人员党支部、外来人员志愿团等活动。这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外来务工者如今已成为宁波文明建设的得力助手。
“以外管外”的志愿者队伍 今年6月,在宁波市总工会的组建下,一支由207名一线农民工组成的“安康农民工志愿者队伍”成立了。组建这支队伍,为的就是让农民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保护自己。 李祥保是志愿者队伍中的老队员。刚开始,李祥保对此并不感兴趣,他说当时的想法是“农民工还要什么志愿者?我出来打工,只想挣点钱。”后来,班组长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告诉他安康志愿者本来就要从农民工中找像他这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能人,这样在参与企业劳动卫生安全工作、查找身边的事故隐患、制止违规和危险操作时就会起到更好的作用。班组长说:“钱是赚不完的,可要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却不容易。” 某公司负责人这样评价:“对同一件事,企业领导不一定处理得好,而让农民工志愿者来处理,效果却很好。” 来宁波6年的贵州青年尹延方,现在一家公司注塑车间做缩模。前不久他报名做了志愿者,第一件事,就是动员姐妹们把长发剪了。因为他发现长发存在被卷进机器的危险。事后,大部分女同事都听从了他,几个舍不得剪的,也把长发盘了起来,扎得紧紧。 “农民工当然也希望自己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据宁波市总工会介绍,去年他们对农民工作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发现多数农民工觉得被城里人歧视,得不到尊重和理解。让农民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自己影响自己,不容易出现心理排斥。
与社区百姓融为一体 “我们是‘一家人’,现在已离不开他们了。”林家社区的王大妈一提起社区里的流动人口“雷锋团”,总是赞不绝口。过去她对外来人员有偏见,现在相处久了,王大妈发现他们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每次家里有事,一个电话,他们就会赶来帮忙。 今年年初,励家自然村的史师傅家发生火灾。119的电话还没拨通,志愿者杨发清就带着20多名“雷锋团”成员赶来了。在滚滚浓烟中,他们抢出煤气瓶,救护被烟熏倒的女主人,连冰箱、洗衣机、彩电等家电也被抢了出来。 这支被当地群众津津乐道的志愿者队伍成立于2002年7月。他们参加社区公益劳动,提供各种便民服务;他们在社区里搞绿化,每天晚上义务巡逻,为平安社区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